團結就是力量、在個性化張揚的今天,它仍舊是一個法寶。
團結,一切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任何敵人都不在話下,一個組織沒有了團結,就如同一盤散沙,終究端不起來,成不了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隻有團結的力量才能撐起一片天。
當一個諸侯國遭遇了六個諸侯國,結局卻是那麼的出人意料,更加驗證了這句話的真理性。
公孫衍登上魏國相位,轟轟烈烈地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組織起了合縱同盟,非常漂亮地打了一個翻身仗。
政敵張儀灰溜溜地回到秦國,對秦惠文王滿是歉意所幸秦惠文王沒有跟張儀計較,仍舊對其委以重任。
公孫衍恰到時機地一聲号召,引東方各國紛紛響應,事情進展順利。
不論是公孫衍還是各國諸侯王對此次合縱均寄予極大的希望。
但是,嘴巴上的支持不過是張張嘴的事情,一旦到真的需要拿出實力真刀實槍要上陣的時候,當真有不少的退卻者。
秦國張儀的連橫拉攏政策以失敗告終,秦惠文王心中不痛快,敬酒不吃吃罰酒,隻有給他們一點顔色看看,讓他們知道厲害,方能迫使他們屈服。
秦惠文王發兵往西攻打義渠,往東攻打魏國、韓國,其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六國加快了合縱的步伐,并推舉楚國國君楚懷王為縱長,準備以聯軍之力共抗秦國,史稱“五國伐秦”。
“五國伐秦”的說法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說辭。
實際上,根據後人的研究與總結,此次伐秦參與者是六國,分别是魏國、齊國、楚國、韓國、燕國和趙國。
這種說法在《戰國策魏策一》得到證實,而在《史記.楚世家》之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山東六國共攻秦”。
流行版的“五國伐秦”之中沒有魏國,這種說法跟常理亦有相悖之處。
一方面,公孫衍在組織合縱期間,乃是魏國丞相,他組織合縱,必然是受到魏王的許可的,若是他的合縱同盟之中沒有魏國的參與,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另一方面,魏國将張儀驅逐,這本身就意味着與秦國翻臉,魏王不可能不入合縱同盟尋求庇護,從這兩方面講,魏國是參與了伐秦同盟的。
秦國已經在函谷關做好了應戰準備,而合縱同盟這邊仍舊沒有做好出兵的準備。
究其原因仍是“利益”二字。各國利害不同,各國君主又有各自的打算,所以沒有觸及實際利益。
而又不是那麼迫在眉睫的諸侯國均不願意多出兵,這樣同盟之間互相推诿,人心渙散,成了一盤散沙,遲遲難以集齊軍隊出兵。
最終,戰場上的有生力量也隻有韓國、趙國、魏國的軍隊而已。
在漫長的整軍之後,聯軍出發了,浩浩蕩蕩趕往函谷關,卻被早已恭候多時的秦軍當頭痛擊。
聯軍組織混亂,不堪一擊,一時之間就失去了紀律,落荒而逃者、踟跚不前者不計其數。
諸侯各國均不願意多出力,彼此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反倒自亂了手腳。
魏國損失慘重,不願意再戰,便轉而向秦國求和。
其他五國見狀也不再戀戰,紛紛撤退,聯軍最後竟然演化到了不攻自破的境地,真是可悲。
楚國作為實力最強者,而楚懷王又作為縱長,卻沒有撐起大旗,起到頂梁柱的作用。
其實,在被授予縱長這樣的榮職之後,楚懷王的态度是非常積極的,楚國抵抗秦國的決心也是非常堅定的。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林軒逆劍狂神 一刀斬無敵 魂穿大明,我從西南打到東北 快穿之從安陵容開始不做炮灰 玄武裂天 師娘,請原諒弟子不孝 魔火傳 我嶽父是朱元璋 天滅真元 我爆料你吃瓜,大家一起笑哈哈! 旅行從攝影開始 玄幻:太始天元圖 一夢四百年 琅琊榜前傳之籌謀十二年 命格師 星起:洪荒行者 遊戲降臨現實,我反手氪金二十億 山海玄武錄 先婚後愛,你是我的小确幸 讓你當召喚師,你創造泰坦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