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好山多兀突,數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勝概堪圖畫,仙客登臨亦快哉。
這首詩是作者來到南鎮龍山所作。龍山,位于新州筠城南部,山勢起伏、群峰高聳、蜿蜒相連,如龍之蟠,故名“龍山”。山上古木參天,樹蔭蔽日,繁花似錦,郁郁蔥蔥,有“百城煙水無雙地,六代風幡自一天”的美稱。
這首詩主要描繪了龍山如詩如畫的優美自然風光,表達了詩人充滿熱愛大自然之情。
杜位這首寫景的七言詩,其特點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寫得超凡脫俗。詩人巧妙地捕捉了在龍山所見的幾幅景觀:遠望山峰高聳的龍山,好似一條遊龍騰飛在白雲之中,而“禅關”也好像漂浮在白雲深處彎彎曲曲的雲山霧水之間;近看菩提子好像從天上飄落在“僧塔”上,即蔔(又稱旗迦)樹正盛開着白色的花朵,濃郁的香氣拂曉在塔前的石台上;四周突兀的奇山與數株古柏相映成趣,更顯得山高大不平。在這裡,有高聳入雲的龍山、僧塔、藍天、白雲、菩提子、石台、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萬古長青的松柏……如詩如畫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優美壯麗的“龍山勝概”畫圖!正是杜位這句名詩“名山勝概堪圖畫,仙客登臨亦快哉”,才使得這首詩廣為流傳,成為“新昌八景”詩之一,足見其脍炙人口、魅力之所在。
天露仙源
天露東山仙迹傳,白雲深鎖斷塵煙。
桃花沿水千年落,藥蔓粘雲萬古懸。
窈窕巧通三島路,幽深别有一壺天。
其中想是無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這首詩是作者登天露山所作。天露山又稱水源山,位于新州城東南部,海拔1250米,山勢巍峨雄偉,終年翠綠,雲霧缭繞。山上怪石遍布,奇景衆多,有宇文新州登臨天露、開卷誦讀的石書房;有似太白腰上玉帶,一瀉驚天的白水帶瀑布;有天降異書于民間的含書石;有唐貞觀年間建之岱山寺遺址等。山中杜鵑花、吊鐘花、龍須草、野木沙椤、原生荼以及各種珍稀花木組成了一座綠色的寶庫,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上,若承天上甘露而生,人稱仙源。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到此無不被這裡的景色所迷,流連忘返,留下佳句名篇,盛贊天露仙源美景。
這首詩通過對天露山自然風光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富于想象、氣勢豪放的精神境界,抒發了他向往自由、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壯麗山河的熾熱感情。
這首詩的特點是運用誇張手法和通俗的語言,着力描寫了天露山之高:好似“白雲深鎖斷塵煙”一樣高聳雲端;飄蕩在泉水中的桃花,沿着泉水,好像經過千年那麼久才能流落山下,天露山水之奇,如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幽深别有一壺天”,若承天上甘露,又似太白腰上玉帶,一瀉驚天,誇張地突出了天露山之高;高到“想是無人到”,天露山泉之奇,真令人覺得氣勢磅礴,動人心魄!
崖樓聳翠
名山秀拔翠華峰,北鎮關河郡勢雄。
壘疊層崖侵漢外,崚嶒一觀柱中天。
春來花竹青還淡,冬到松柏翠更濃。
萬古崔嵬常秀麗,四時不改色蔥蔥。
古人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作者被貶新州,泛舟于新江,被崖樓山獨特的風景所吸引。崖樓山,海拔755米,位于新州郡城北。泛舟遠望,疊嶂排雲,點蒼染黛,青翠欲滴,渾然天成。城北,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曆史,秦漢時期的香火幾千年如縷不息綿延。自南向北縱貫全城南北的新江,波光漣滟,秀麗明媚,給江岸兩邊的城北大地平添幾分靈氣。同時,也澆灌出兩岸的秀麗風情。
江岸之西有座氣勢峻嶒的高山,名叫崖樓山,山上綠樹郁蔥,清溪潺潺,百鳥啁啾,四季皆春。與崖樓山隔江相對,有座石山,名叫船山,其狀如舟。巋然而立的船山,以其靜止的凝重遏止追逐多欲的放浪,以其大音希聲的禅機,象征人類靈魂的再生和洗禮……滔滔江水,沖破崇山峻嶺的阻擋,去際會世紀的波濤。詩人有感于此,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語句清新秀麗、比喻形象新奇且很有氣勢。詩的開篇四句,以氣勢磅礴之勢,描繪出崖樓山雄偉秀拔,如一柱擎天矗立在北鎮關河上;接着,緊扣“聳翠”這一主題,嶂疊聳翠,描寫出在這座壘疊成一層層懸崖的又高又大的崖樓山上,疊嶂聳翠,一年四季,郁郁蔥蔥。
在這裡,詩人用“萬古崔嵬常秀麗”來比喻崖樓山,十分貼切,足見作者的學識淵博,見多識廣以及駕馭文字的功力。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詩人雖遭被貶,但他并不失意傷感,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寬廣豁達的胸懷。
錦水拖藍
錦川青碧一藍溪,混混源頭出自西。
拖綠灣環如玉帶,浮光潋滟似玻璃。
色連碧落渾無别,影與明沂一樣齊。
活水安能留得住,轉歸大海入天池。
這首詩是作者被貶新州,走馬新州大地,寄情于山水之間所作的《新昌八景》之第六景。錦水,位于新江上遊西河,發源于與陽春交界的錦山,流經河頭、簕竹,至洞口會合盧水。河的兩岸,萬山裹錦,中間溪流,像一匹藍布一樣斜拖,故稱“錦水拖藍”。入夜,兩岸山間繁星點點,倒影河中,更顯潋滟。
該詩通過描寫作者遊錦水的所見所想,抒發了詩人雖被貶新州,但終有日要回歸長安的樂觀情懷。
該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辭藻華麗。詩人駕一葉輕舟,玩水于盧水之上,但見兩岸青山秀麗得像裹着翠綠的翡翠,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流淌着的河水像拖着一條翠綠色的藍帶,呈現出一派秀麗景象,崇山倒映在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和諧交融,構成了一幅天然渾成的“錦水拖藍”畫卷。詩人泛舟于此,就像人在畫中遊一樣。真是:新州山水似畫廓,奇山秀水綿綿長。詩人置身畫圖中,心頭湧動美篇章。最後,詩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強烈的“盼歸”願望和情感,融化在“活水”裡,在“天池”中,越發顯得宏大而深遠。這種強烈的“回歸”感,跟大自然壯麗的景色融為一體,絕沒有一絲的低沉傷感,更顯得飄逸而豪放,充滿了樂觀之情。
冼亭耕牧
冼亭農務急忙然,牧豎歌聲過耳喧。
萬斛舟無牛背穩,五湖風有浪頭颠。
父菑子穑親田隴,妻插夫耕居後前。
直到西山銜日落,呼兒牽犢轉家門。
作者泛舟于盧水河,悠然自得欣賞一河兩岸風光,不知不覺,來到冼河大橋的南端,詩人被岸上田野的熱鬧場面所吸引而寫下此詩。
冼亭位于新州筠城南二公裡,往集成道路冼河大橋的南端。冼河是因隋代少數民族領導冼夫人來臨而得名,茶亭設置年代悠久,亭内有曆代文人墨客題留之楹聯碑刻甚多,亭四周水道廣袤十餘裡,俗呼“眼穴洞”,是邑内主要農作區,西面通往隴塘、十裡村背荒山,為重要牧場。
這是一首通過寫景贊美農家生活興趣的詩。詩的前兩句是大筆寫景:在一個花開草長、萬物齊發的春天,在冼亭一帶的廣袤田野上,隻見一派熱鬧的春耕生産景象,農事十分繁忙。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采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感情真摯。着意描繪了新江兩岸優美自然的鄉村田野風光,通過以一家大小忙碌在田野上的描寫,充分表達了詩人陶醉于“農家樂”之中悠然而自由的生活樂趣。并由此感于自己宦海浮沉,唱出了“萬斛舟無牛背穩,五湖風有浪頭颠”的名句。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櫻桃大佬他又甜又軟 一夜宿醉後,我被大叔罰了100遍家規+番外 徐徐情深 左不過重頭再來 (綜漫同人)披上原神角色皮穿越異世界番 規則怪談:要求我張三遵守規則? 女尊之夫郎在懷 真有神仙麼 民國諜王之我能搜集記憶碎片 全民轉職:開局覺醒酒劍仙! 神石戰紀凡人的逆襲神話 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重生七零:改嫁悍夫後我多胎了! 我是隻正經狐[穿書] 嬌妻重生後,盛先生不偏執了 八十年代真千金 一胎三寶:大佬媽咪飒爆了 我家夫人病好了 上山打野豬的第一本書 農家香娘種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