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一批惡谥,衆人揣摩皇帝心意,也都給否決了,呈上來的都是用意比較單純的沖、息、懷等中谥,皇帝取中了最單純的謀慮不成曰息,息宗廟号,便定了下來。再加上随意塞進去的一些谥号,息宗安皇帝的&lso;衣冠冢&rso;,在三月初大葬合墳,日後要再打開,便要等到莊肅皇後去世以後再合葬了。兩位先皇子嗣的封爵,也很快定了下來,封地都定在了富庶,卻又離京城十分遙遠的江南一帶,封為秀王、德王。先皇留下的女眷中,宸妃自請修道,皇帝恩準,塵封已久的長安宮便再修飾一新,令宸妃入住,莊肅皇後與周妃,則依然在清安宮中居住。從此東宮上聖太後、西宮太後,南内奉吳太妃,宮中、朝中的格局,都是徹底安定了下來。這年九月,一直在外公幹的東廠廠公柳知恩入京,恰逢皇帝率衆至京郊閱兵,他隻好先往德勝門登記:他出京是辦公差,回京也要走一遍登記的程序。才能耍點特權,回自己的宅邸休息,若是一般入京的官員,登記以後,即使親戚好友多在京城,也不能過去投奔,必須得老實地住在驿館中,以備皇帝召見。本意皇帝出京,要兩三日才回來,他還能稍事休息,不料才回了屋内沒有半日,宮中便來了人‐‐西宮太後召他入宮回話。作者有話要說:這裡科普下吧,汪氏被廢據說就是在景泰要立自己孩子當太子的時候堅決支持大侄子我對她被廢反正是不大同情的……在這件事上她太拎不清自己立場了,就這樣後來還差點被英宗給殉了|☆、在那人去世以後,柳知恩沒有,可以直接對皇帝或是太後回報,那麼有包時雨來處理這件事也就夠了。之所以沒有立刻回去,的确有避風頭的考慮,但第二個,還是皇帝也需要他去南京取回一部分三寶太監當年下西洋留下的海圖。身為當年帶船出海的老臣之一,沒人比他在此事上更有發言權了。一般來說,為了彰顯君王德政,樹立自己的權威,做皇帝的都會選擇在自己任上做些大事,比如說修書、封禅,越是勢弱的君主對這些事就越懷有向往,比如文皇帝得位不正,即位後就修《文獻大成》,遣三寶太監下西洋,包括遠逐鞑靼,遷都北平,或是部分或是全部,都有一定動機是為了進一步地鞏固自己的統治。宋太宗有斧聲燭影之議,又有北伐幽燕失利的陰影,返回開封以後便修《太平廣記》‐‐這也都是做慣了的套路。當朝皇帝,得位雖然算是正當,但始終也有個逼殺親兄的淡薄陰影,而且現在國朝國勢,也不能說是很旺盛,他的威望就更不能說極為高隆了。大臣忤逆皇帝意思,不聽指揮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為了給自己面上抹點金粉,動念想要再下西洋,也是很正常的事。雖然這幾年似乎都沒什麼錢,但不妨礙他惦記着吧?等到若幹年後,皇帝把該收拾的大臣收拾了,該培養的人才培養起來,位置也坐穩了,國家也有錢了‐‐在最理想的狀态下,瓦剌也平定了,這時候再來個萬國來朝,那麼在史書上,誰還會記得他和息宗之間的那點事?隻怕是歌功頌德都來不及了。當然,這一切現在也就是他的想法而已,雖然看得懂的人不少,但誰也不會在皇帝提出此事之前就去給他潑冷水,連徐循都不會,反正等他真正異想天開要這麼搞的時候,大臣肯定拿出性命來阻止,他可不比息宗,究竟是權威淡薄,不可能鎮壓住所有反對的聲音。說起來,雖說是息宗已經死了,但他給皇帝留下的麻煩可一點都不少,有王振這個前例在,宮裡内侍,現在都是縮手縮腳的,說話都不敢大聲,唯恐被栽了個權宦的帽子,立刻惹來衆怒,皇帝隻能被迫犧牲掉他來平定事态。起碼在二三十年内,宮裡應該是出不了王振級數的大貂珰了。随便聊了兩句在南京的見聞,柳知恩特地去雨花台看望過徐氏族人,&ldo;娘娘請放心,個個都是安居樂業、耕讀傳家,三代内,必定能出進士。&rdo;讀書三代,可以出一名進士,對于不是科舉大族的氏族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徐循聽說,心裡也是欣慰,若是當日由得徐氏族人橫行霸道,她又能蔭庇其多久?隻怕不過五十年,徐家便要敗落,但現在,走上了讀書科舉的線,三四代人裡可以斷斷續續出些秀才、舉人,甚至還有數名進士的話,那就是數百年的傳承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忠犬總是跟着我[快穿] 心罪 預言無罪 穿成龍傲天的同胞哥哥 [綜]幽靈宮主成了小白花 多喜一家人 八零年代小軍嫂 嬌氣萬人迷成為漂亮npc後 妃常難搞 性轉成美少女也無所謂 凝霄 隐世家族:我,太子下山 無罪之證+番外 搞錯性别的我成了蟲族戰神 媳婦與槍 皇後别鬧了 萌系大陸+番外 二坎溝愛情故事+番外 他敢撩教練[電競] 大涼第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