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永剛快走幾步,讨好地從甯靜手裡把嘀嘀的牽引繩接過來,和她并肩同行。
走沒多遠,就看見了和順八大宗祠之一的“劉氏宗祠”。
宗祠的前面是一個荷花池,池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橋面鋪的都是火山石闆,橋的兩側都有雕花的石護欄。
走過石拱橋,就是一個幾百平方米的大月台。
月台兩側,和“寸氏宗祠”一樣,也立有兩根石标杆,兩邊也有八字型的影壁牆。所不同的是,這裡的石标杆上,隻有一個方形石鬥。
看來這劉氏的地位沒有寸氏顯赫,還沒能達到設置兩鬥的要求。
宗祠的大門雖然比不上“寸氏宗祠”那麼洋氣,但也是非同一般的氣派。
大門的門樓為傳統的中式牌樓式,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但不知為何,大門、二門全部緊閉,不能進到裡面參觀。
甯靜說:“不能進去也無所謂。和順這本最大、最奢華、建得最早的宗祠已經見過了,這裡不進去也沒有什麼遺憾。”
虎永剛點頭表示贊同。
這一路走來,各種特色的建築見識過不少了,宗祠文化也已領教,就是進去了,也不見得就有什麼特别的驚喜。
兩人繼續前行,沒走多遠,有見一牌樓,名為“百歲坊”,據說是為年登高壽、且德高望重的老人而立。
和順曆史上曾經建有三座這樣的牌樓,但均毀于文革時期,眼前看到的是僅存的一座,是為和順李氏族人李德貴的妻子滿百歲而立。
石牌坊上有“天姥峰高”四個大字,乃民國時期雲南省省長唐繼堯所題,這既是和順古鎮的一景,也是和順人長壽的象征。
兩人再往前走,不知不覺的太陽已經下山了。
虎永剛問甯靜,晚上想吃什麼。
甯靜想了半天,才說道:“我也不知道要吃什麼了,要不我們還到中午那家吃,怎麼樣?”
虎永剛說:“你是說那家‘婆媳私房菜’嗎?”
甯靜說:“對啊,我覺得那裡的環境很好,那婆婆的手藝很不錯,媳婦為人也很和善。”
虎永剛點頭同意:“行,你覺得好,我們就去吧。”
剛走到門口,那少婦就滿臉笑容地迎了出來。
估計此時的她,心裡一定是在想:看來我中午的一盤水果和一壺普洱茶沒有白送,回頭客這不就來了嗎!
待二人坐定,那少婦一邊笑呵呵地給他們倒茶,一邊主動說道:“從中午那一餐,我大概也知道了你們的要求了,這晚餐就省得你們費心點菜了,我來給你們安排,怎麼樣?”
虎永剛說:“行啊,點菜最麻煩了!”
甯靜插了一句:“一定要有蔬菜啊!”
那少婦笑道:“明白的,不僅葷素搭配,還要保證有和順特色,而且還是你們以前沒有吃過的菜。”
說着,她就去後面交代她婆婆做菜,虎永剛則去吧台那裡挑選玻璃罐裡泡的酒。
正當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那少婦出來給推薦了青梅酒,并介紹說,這是用騰沖本地古法秘方釀造的大滾鍋酒泡的青梅。
她還舀了一點出來,讓虎永剛先品嘗一下。
虎永剛看這青梅酒清澈透亮、酒香撲鼻,頓有幾分喜愛。入口後,感覺這酒兼容了青梅的酸香和白酒的醇烈,酸中帶甜,回味綿長。
拿去給甯靜抿了一小口,她也覺得很不錯,就喝這個了。
等了沒有幾分鐘,菜就開始陸續上桌。
第一盤菜是趕馬肉。
初一聽這個菜名,虎永剛和甯靜都以為是馬肉。
那少婦笑着解釋說,這不是馬肉。這是過去趕馬的人,也就是馬幫人喜歡吃的肉,所以才被叫做趕馬肉。
馬幫人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的,吃的食物做法都是既簡單又省事的,他們出發前就把五花肉先大塊煮到七八分熟,然後帶上路。
途中要吃的時候,就拿一部分切成片,加上蔥姜蒜、幹辣椒等,一炒就可以吃了。
聽她的介紹,虎永剛覺得有點像是川菜中的回鍋肉。吃到嘴裡也是差不多的味道,五花肉片炒得焦黃,肥而不膩,香氣四溢。
第二個上桌的菜叫棕包炒肉。
那少婦介紹說,棕包就是棕榈花沒開之前的花苞。剝掉外殼後,将花柄上淡黃色的細絨毛刮除洗淨,花柄切片,花穗掰成小塊,然後放入清水中浸泡十多分鐘,再和裡脊肉片一起炒,就是這道菜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後我成了綠茶 吾皇總是想休夫 大叔饒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的治愈系美食 農女的悠閑生活 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橫掃天下! 嫁入豪門77天後 (綜漫同人)在戰國成了團扇 忙碌了兩個小時的陳師傅+番外 穿越後本頂流一拖五(群穿)+番外 重生之寵物太傲嬌+番外 故事讓你感悟人生,享受生活 誰懂啊,化形第一天就帶聖君逃命 我在山裡飼養殺手 女大三千位列仙班+番外 四合院:刺客之王系統 穿越電視劇贅婿 被渣之後+番外 女穿男之我被男反派撩翻了 紅棺降世,我的鬼妻能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