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小說

500小說>奠香魂 > 第三十一章 追根溯源艱難探索(第1頁)

第三十一章 追根溯源艱難探索(第1頁)

“衆人皆醉我獨醒”,作為一個舉世混濁中頭腦相對清醒的人,李振鈞不僅苦悶,也在思索。雖然年紀尚輕,但他長期的發憤苦讀,已經熟讀經史,精研百家。面對清王朝的日漸衰頹、内憂外患,李振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的鼎盛時期,“百家争鳴”的結果是終于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偉大的統一。經曆了秦末大動亂之後,漢朝建立了大一統的政權,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就很容易被漢武帝所采納。但是,道家思想并沒有完全被摒棄,而是受到擠壓而被扭曲,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知識分子熱衷于讨論老子、莊子學說的“談玄”風氣。儒道之争使得西來的佛教獲得了機會,得以在中國傳播。

進入唐朝,由于唐朝皇帝姓李,以老子李聃為先祖,尊崇道教,但同時實行文化開放,儒、道、釋等互學派相砥砺和融合,再一次把中華民族推向前所未有的輝煌,經濟社會也得以空前的發達。唐玄宗晚年的昏聩,安史之亂爆發,進入中唐,韓愈、柳宗元發起和領導了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的主張,目的就是為了力戒繁華社會形成的浮華文風,重振先秦文風和文化。

經曆了唐末五代十國的長期動蕩之後,宋朝再次實現了統一。宋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得歐陽修、王安石等人繼承和發揚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文化得以繼續繁榮,經濟高速發展,商品經濟迅速萌芽。由于佛教,特别是禅宗重視吸納儒家和道家的文化營養,迅速赢得了士大夫的認同和接受,道家則逐漸被邊緣化。唐代的儒釋道互相砥砺的局面演變成儒釋共存共進的形勢,道家學派逐漸式微。

與此同時,哲學家、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周敦頤則從道家的視角切入儒學,提出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複讨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内容。師承周敦頤的程颢程頤兄弟共創了“洛學”。程颢認為“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大學》是中國古代讨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闡述的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其中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者可謂是教育的目的,後者可謂是教育的過程。程頤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緻知”的修養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認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宣揚“氣禀”說。到了南宋時期,朱熹又進一步把《大學》确立為儒家的“四書之首”,《論語》《孟子》則排列其後。儒釋道數百年的砥砺激蕩、互相融合最終以“理學”獨領風騷。儒家崇尚倫理道德、仁民愛物,道家崇尚個性發展、獨立自由等思想消融于“理學”之中。

自宋以後,《大學》成為科舉考試科目的欽定科目。而後,科舉考試的文體逐漸演變為“八股文”。八股文的主要文義在于诠釋經書的義理,并要求據題立論,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闡發的空間,而它的重要體裁特征便是對偶性。文章論述的内容要根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書而展開,不能随意發揮。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專門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嚴,而且題目限于經書,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程朱義理之學在科舉制度的引導下逐漸僵化。顧炎武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鹹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三國:開局鎮壓呂布,截胡蔡文姬  穿成病美人仙尊後+番外  七零年代萬元戶  流落三生  大夏守國人  穿越古代當贅婿!  都穿紅樓了誰還做夢啊  明星私房菜[直播]+番外  烽火八千裡,從殺一個夠本開始  (綜武俠同人)[綜武俠]劍俠大佬紅包群  胡鬧[電競]+番外  碰瓷劍尊後我成了修界第一  我叫周杠  今天該和誰分手+番外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綜漫同人)青春長伴+番外  漢帝之全面戰争  瀚海百丈冰後傳  三國:從解救蔡文姬開始  遠近難及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