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清山搶先開口道:“姚兄弟啊,不必太急了,我們這不是回來了嗎,你應該多注意你的傷口才是。”
姚義平連連擺手,忙詢問這幾天為何無故失蹤。
易清山也甚是高興,于是笑着将這些天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說給姚義平聽。
姚義平聽後恍然大悟道:“哦,聽大哥的意思原來是去打獵時偶然救了一個姑娘,然後就跟着索倫人回了部落。”
金聖賢這時出來補充道:“後來去了威虎山将守軍調遣出來,在路上消滅了一個鞑子部落,損失略微有些大。”
李拾壹聞言也趕緊說道:“要論殺鞑子我李拾壹是當仁不讓,那天我一刀砍死了倆鞑子,忒解氣!”
見幾人都功勳卓着,姚義平也不甘人下,将這幾天他在甯古塔所做的事都說給了幾人聽,表示自己也沒偷懶。
“什麼?甯古塔竟然也有科舉考試?還有匠試,簡直是聞所未聞啊。”參加參加過科舉考試的金聖賢驚呼出聲道。
要知道科舉考試的難度是相當大的。
清代科舉在報考上的種種限制尚且不說,僅從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看,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
參加科舉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沒有十年寒窗苦,哪來金榜題名時。實際上,一個孩童從啟蒙到參加考試,需要經過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試想一個普通的家庭在溫飽尚且難以解決的情況下,還要貢獻出一個成年勞力,其經濟壓力該有多大。
這僅僅是在生産方面而言,事實上,參加科舉還有其他的直接費用。比如到縣城、府城、省城、京城的來回路費、住宿吃飯費用,還有各種名義的擔保費用。
這些都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負擔的,除了舉債之外别無他路,可在沒有獲取功名之前,又有誰會借債呢?
從清代進士的出身來看,真正出在寒門的僅僅是極少數,這個比例不會超過10%,絕大多數進士都擁有一個較好的家底。
出身寒門的進士,不是父母鐵了心要讓兒子成才,就是他本人天賦異禀,半工半讀,否則決難攀上科舉的最高峰。
再者,科舉之路異常艱辛,能一次性順利通過院試、鄉試、會試的少之又少,至少筆者還沒有發現有這樣的人。
就是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岚也在會試中落榜,還有曾國藩也是考了多次才取得了秀才的功名。
從院試到會試,這中間就有九年的時間,如果在哪一個階段蹉跎一下,就是十幾甚至是數十年了。
而課本中曾提到的範進五十多歲才考中舉人,考中前家中不僅異常窮苦,連吃飯都得靠着老丈人救濟,翻身中舉之後變得瘋癫也在情理之中。
據後世統計,清代進士的平均中舉年齡是28歲左右,這麼長時間的應舉,其經濟負擔可想而知。
經濟條件是參加科舉的基礎,但能否考中進士則主要取決于家庭的文化氛圍。從清代進士的出身來看,大部分進士都出自書香門第,甚至很多都是官僚之家。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媽,救命! 冷血無情的廢材小姐 位面種植大亨 (香蜜同人)天帝潛伏回憶錄(潤玉&容齊同人) 家有憨妻 微雕大師在星際 探花他又軟又嬌 (綜漫同人)神說今天罷工了[綜] 今天皇上廢後了嗎? 天鑒修神 逆仙緣 星際機甲戰歌+番外 你好,寶貝 單純不單純 四合院:傻柱重生之這飯盒不能給 權傾天下之絕世悍将 (鬼滅之刃同人)[鬼滅之刃]荊棘與花 如果你不曾存在 大叔攻略 無限流:瘋批邪神對我窮追不舍